您好,欢迎来访辽宁润田海洋水产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联系方式 more +

联系人:王先生
电话: 13352481501
           17302407595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蓝山路新乐南巷14-2号
邮箱:664004049@qq.com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信息 > 详细内容

中国 “蓝色粮仓” 加速崛起,深远海养殖多点突破

发布日期:2025-08-12
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重力式网箱,我国深远海养殖逐步发展。如今,已建成多种类型的养殖设施,如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等,养殖水体达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
2025年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再提速!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等高端设施超百个,涵盖虹鳟、大西洋鲑、大黄鱼等 20 余种品类,年产能突破 10 万吨。山东成养殖高地:“深蓝 1 号” 实现低纬度三文鱼规模化养殖,年产 1500 吨;“耕海 1 号” 融合养殖与文旅,年接待游客 15 万人次。广东 “湾区伶仃号” 工船年产能 3000-5000 吨,珠海、湛江形成网箱集群。江苏 “苏海 1 号” 工船即将投产,年产三文鱼 8000 吨。
本文总结了国内主要央国企在三文鱼等高端品种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的现状。
一、从 “近海” 到 “深蓝”,智能装备与全链模式成亮点,国产海鲜正端上更多餐桌!
山东成养殖高地:“深蓝1号”实现低纬度三文鱼规模化养殖,年产1500吨;“耕海1号”融合养殖与文旅,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广东“湾区伶仃号”工船年产能3000-5000吨,珠海、湛江形成网箱集群。江苏“苏海1号”工船即将投产,年产三文鱼8000吨。    从“近海”到“深蓝”,智能装备与全链模式成亮点,国产海鲜正端上更多餐桌!  
二、从网箱到工船,中国深远海养殖如何筑起“蓝色粮仓”?   
 当黄海冷水团的三文鱼游上餐桌,当南海工船的金鲳鱼48小时直达全国,中国深远海养殖正从“技术试验”迈向“产业爆发”。
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蓝色粮仓海洋牧场建设概况》显示,我国已建成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等高端设施超百个,年产能突破10万吨,形成多区域、多品种、全链条的发展格局。
1.设施革命:从“固定网箱”到“游弋工船”,装备升级改写养殖边界   深远海养殖的突破,始于装备的迭代。
桁架类网箱与养殖工船成为两大核心载体:   
- **桁架类网箱**:山东“深蓝1号”作为全球首座全潜式网箱,5万立方米水体实现大西洋鲑低纬度养殖,年产1500吨;升级后的“深蓝2号”容积达9万立方米,可抵御17级台风,预计年产1800吨。烟台经海系列网箱专攻虹鳟,8个网箱年产能2000吨,填补国内规模化养殖空白。   
- **养殖工船**:青岛“国信1号”以15个养殖舱、9万立方米水体,年产大黄鱼与大西洋鲑3700吨;珠海“湾区伶仃号”首创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年产能3000-5000吨,可自主躲避12级台风,2025年交付后将成南海养殖标杆。    
这些装备不仅突破了近海养殖空间限制,更通过5G物联网、自动投饵等系统实现“精准养殖”,饵料浪费减少80%,存活率提升至98%。   
2.品种突围:从“大众鱼”到“高端鱼”,国产海鲜打破进口依赖   养殖品种的多元化,折射出产业升级的路径:   
- **三文鱼(大西洋鲑)**:曾依赖挪威进口的三文鱼,如今在山东实现规模化养殖。“深蓝1号”“海上粮仓壹号”等项目年产能合计超万吨,其中山东财金集团的6座坐潜式网箱集群,全部投产后年产可达6000吨,产值超6亿元。  
 - **特色海水鱼**:广东“海威1号”平台养殖的鳘鱼单尾售价超千元,“恒燚一号”同时培育金鲳鱼、石斑鱼等3-4个品种;山东“耕海1号”聚焦大黄鱼,单口网箱年产超1000吨,还通过文旅融合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 **冷水鱼创新**:烟台经海的虹鳟、盐城的硬头鳟,借助“陆海接力”模式,从陆基育苗到深海养成,存活率提升至95%,填补了北方冷水鱼养殖的空白。    
3、挑战与破局:高成本、种苗依赖如何破解?   
尽管发展迅猛,产业仍面临“成长的烦恼”:  
 - **成本压力**:单个桁架类网箱造价超1.2亿元,“苏海1号”工船成本近6亿元,年运维费用超2000万元,养殖成本较国际高出15%-20%。   
- **技术瓶颈**:大西洋鲑、虹鳟等种苗90%依赖进口,山东财金集团联合科研机构攻关的“水科1号”三倍体虹鳟,目标2026年实现国产苗种自给率超50%。   
 对此,各地正探索破局之道:广东试点“养殖权抵押贷款”,融资额度达设备原值90%;山东推动“风电+养殖”融合,利用风电场闲置海域降本;全国设立超100亿元海洋基金,重点扶持种苗与装备研发。    
4、未来图景:2030年将建成“千亿级”产业链   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深远海养殖水体将突破1亿立方米,年产能超50万吨,形成“装备制造-种苗繁育-加工销售”全链条。山东、广东、江苏等核心区域将建成国家级集群,国产三文鱼、大黄鱼等产品市场占比有望超50%。    从“靠海吃海”到“智慧耕海”,中国深远海养殖正以装备创新与模式突破,书写“蓝色粮仓”的新答卷。

相关标签:
联系人:王先生
电话: 13352481501            17302407595
邮箱:664004049@qq.com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蓝山路新乐南巷14-2号

Copyright © 辽宁润田海洋水产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辽ICP备18010673号-2

辽公网安备 21011402000373号

   

扫一扫